生命的价值,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与坚守;医学的精神,在于细致入微的关怀与追求。今年,宣传中心推出“点滴”新闻专题,聚焦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努力、每一次挑战、每一步精进、每一次感动……在这里,“点滴”不仅是一个量词,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它承载着医者仁心的温度,彰显着专业精进的高度,传递着生命至上的信念。
从一滴水珠折射阳光,从一个瞬间见证永恒。“点滴”新闻专题将通过记录医院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展现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付出。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正是推动医院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始于细节、成于专注,共勉!
门诊
李欣准时来到诊间
迅速换上白大褂
熟练带上头戴式话筒
把小音响放到距离患者座位更近处
别看小音响不起眼
正是这个小科技产品
让听力患者有了获得感
李欣,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组的主任医师。“来我门诊的多是耳聋患者,很多患者听不清甚至听不见。”李欣说道,这会导致理解不到位,患者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特别有些重度耳聋患者会伴有认知障碍,降低了沟通效率,也不能很好地配合诊疗和检查。为此,李欣总会下意识地提高说话音量、增加说话次数,时间一长,她从嗓子哑到患上了声带息肉,手术治疗后一段时间,她也无法大声说话。
这成了困扰李欣的一个问题。
一天,她在业余时间锻炼时,看到老师佩戴的“小蜜蜂”,这能扩大音量,不正好能帮助患者听清吗?她迅速上手,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其能扩大的音量有限,很多重度耳聋患者还是听不清,而且作为一种有线设备,“小蜜蜂”需随身携带,偶尔受到干扰,还会发出尖锐的杂音。
这时,小音响进入了李欣的视线。小音响音量更高,声音更清晰,“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李欣笑着说,“自那后,小音响就是我忠实的‘看诊伙伴’”。
“您耳朵不舒服多久了?什么时候开始听不清的?自觉听力下降严重吗?”小音响传出清澈响亮的问诊,回荡在诊间,掷地有声。患者听得真了,对病情的理解更到位了,诊疗效率也随之提升。根据不同患者的耳聋情况,李欣会适当地调整音量大小,“轻度耳聋能听清的患者,就调低一些,重度耳聋的患者,不仅能调大音量,还能帮患者放到耳边。”
一个贴心的细节,让医生的声音得到放大,使医患间心与心的距离不断缩小。“自打有点耳聋后,因为听不清我都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了,可是在李欣大夫这儿,小音响声音很洪亮,该怎么治疗、检查、吃药都清楚了,她明白我们在想什么。”一位患者在就诊后感慨地说道。“用得真好!我听得很清楚了!真的很管用!”
了解患者需求,正是李欣几十年的执医准则。“患者肯定希望能治好病,要想清楚如何治疗,首先患者要能听清医生的话,听不清时,医生嘱咐了十句,患者却只能理解五句,在焦虑心态下,人文关怀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听得清,还要听得懂,李欣的门诊总是耐心地一字一句解释病情,开导患者平稳心态、减少忧虑。
现在,小音响已经“走出了”李欣的诊室,作为一名研究生指导教师,无论是在教学门诊做示范,还是现场教学讲解,李欣也会随身携带。“对患者要负责,对学生也要负责。让学生听得更真切、更准确,帮助他们学得更高效、严谨,我认为这是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要求。”对李欣而言,“优秀教师”、“优秀教学管理者”荣誉证书,是昨日星光的见证,更是照亮未来的火炬。
一台小音响,丈量着医患之间最熨帖的距离,那些被过滤掉的模糊与朦胧、焦虑与孤独,正在这方流转的音符里悄然消融。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