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双管齐下 乳此精彩”中西医结合乳管内病变诊疗学习班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吸引全国乳腺病专业医务人员线上线下参与。
开幕式由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张董晓主持。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刘中勋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晏军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刘中勋充分肯定了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既往工作成绩,对学习班发挥推动乳腺学科发展作用寄予期望,并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
晏军强调了乳腺学科在中医外科学科中的重要性,希望继续发扬其引领作用。
北京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韩偎偎表示中西医结合乳管内病变诊疗学习班是学会的学术品牌,对促进专家交流、提升乳腺疾病诊疗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通过培训班的形式更好的传播先进经验。
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裴晓华肯定了“双管齐下乳此精彩”中西医结合乳管内病变诊疗学习班高起点、广受众、名家多等特色,并对北京中医药学会乳腺学科创新联盟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学术讨论环节,各专家就燕京乳腺传承与发展、中医结合乳腺学科建设经验、乳腺癌、乳腺炎、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诊疗、智能化发展等方面作分享。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分享系列最新研究成果。
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医院知名专家吕培文基于“痰气血”理论、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对外科肢体肿胀的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
张董晓通过团队前期国际最大样本量肉芽肿性乳腺炎多中心病因学研究数据,进一步从细菌学病因角度深入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分类及治疗,并首次在国际上构建了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动物模型,同时开展了这一亚型国际最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系统总结了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
继2022版乳管镜诊疗临床专家共识发布以来,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团队在乳头溢液诊疗中不断探索与更新。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付娜介绍了由北京中医医院院牵头的最新研究《乳头溢液中西医诊疗全国共识》。
主管护师梅雪婷分享了燕京乳腺护理门诊建设打造经验,详细介绍了燕京乳腺护理门诊开展的特色技术、护理方案、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方案以及《肉芽肿性乳腺炎中西医护理管理策略》。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裴晓华介绍了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中西医诊疗北京共识
重庆市中医院吕钢介绍了重庆经验,提出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肢水肿的方案及思路
河南省人民医院李文涛解析《达芬奇机器人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梅带来《基于乳管镜的乳管内病变诊治经验分享》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郭琪讲授《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进展》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金辉以《华西—湖南中医附—腔镜基地建设:创新引领与学科发展的实践探索》为题进行演讲
广东省中医院刘晓雁解读《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共识》
湖南省人民医院张超杰分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湖南专家共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创探讨《铁离子和肉芽肿相关性及其治疗》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吴红丽讲解《乳腺微创旋切技术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中的应用》
辽宁省人民医院崔建春分享《乳腺腺叶可视化技术在乳头溢液诊疗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韩宝三分享《基于精准手术的外科医生视角下的影像学图像》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樊英怡围绕《三氧化二砷应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介绍/适用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一个临床数据采集系统的介绍》展开演讲
本次学习班线下参会近200人,线上直播超1万人次。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参与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为乳腺病从业者如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此次活动标志着中西医结合在乳腺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前沿探索,在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疾病管理及患者护理方面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进了中西医结合乳腺学科的创新和进步。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