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健康|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中华健康网 > 医讯 >

彰显医学人文关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时间:2025-09-02 15:27:54   来源:工人日报

  当医生不再只是按部就班地询问患者生理感受与病理表征,而是进一步关注疾病对患者意味着什么、患者期待达到怎样的治疗目标,当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有了更多倾诉心声、舒缓情绪的渠道,感受到医护人员亲友般的体恤与关怀,即使疾病暂时无法治愈,但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疗愈效果,让患者身心获得慰藉。

  走廊尽头,一株“生命树”在阳光下静静舒展;病房角落,“情绪冥想角”和“叙事绘画墙”吸引着患者注意;护士与患者共绘“生命地图”、演绎家属沟通情景剧……据8月30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期,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等6家医院开展了一场关于医院人文关怀工具——叙事诊疗实践与推广的经验分享会。叙事诊疗正在渐渐走入公众视野。

  医护人员不再仅仅聚焦于疾病,而是将目光扩展到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与慰藉……作为一项新兴的医学人文实践,叙事医学于21世纪初在国外诞生,2011年起逐渐被引入我国。它既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抓手,又契合了近年来公众对医疗品质的更高期待。不久前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大力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可以说,叙事诊疗契合了这一要求。

  通俗地讲,叙事诊疗即医务工作者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故事,更好地与患者共情、建立信任;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体恤、理解与人情味,将有助于舒缓焦虑、减轻病痛。比如,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撰写包括患者个人经历、情绪状态、家属言谈和担忧、医护人员诊疗感受和反思在内的“平行病历”,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更耐心倾听、以更加共情的语言交流,共同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连贯的照护等。

  近年来国内叙事医学不断推进与发展,“医护可以不会写论文,但不能不知道患者的故事”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叙事医学也日益扩展到人文科室创建及运用写作、绘画、戏剧等多种叙事工具的多元实践——有的医院建立了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患者可以通过阅读、听讲座、看电影,与病友聊天,同医生沟通;还有医院为患者张罗了一场病房里的婚礼,新娘穿着病号服,头戴花环,新郎眼中泛光,护士们在一旁帮忙布置、播放音乐,病房里洋溢着温暖的气息……

  “我们不再只是照顾病人,还要照顾他们对人生重要时刻的感受”“我们是陪伴患者走夜路的人,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是可以用陪伴增加患者走过夜路的勇气”,当医生不再只是按部就班地询问患者生理感受与病理表征,而是进一步关注疾病对患者意味着什么、患者期待达到怎样的治疗目标,当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有了更多倾诉心声、舒缓情绪的渠道,感受到医护人员亲友般的体恤与关怀,即使疾病暂时无法治愈,但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疗愈效果,让患者身心获得慰藉。对医院而言,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有所提升,也进一步应验那句“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名言。

  叙事医学的生根发芽,有望在构建医患共情、优化诊疗决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发挥作用,这是医学向人文本质的回归,体现着一个社会的价值追求与文明成色。而如何更好地联系国情,将这一概念进一步本土化,与临床实践深度结合等,则是其在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期待更多医疗机构能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擦亮医学人文精神,让医学不断兼顾技术与温度,让医院不仅成为疗愈身体之地,更成为传递爱、延续温暖之所,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华康)

热点聚焦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