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

无法使用最优毒株,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如何保障免疫效果?

时间:2024-12-23 12:48:01 来源:互联网

  狂犬病是人类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疫苗接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疫苗的核心有效成分是灭活的狂犬病毒固定毒,而毒株的直接决定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然而,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因技术限制无法使用同源性更高的CTN-1毒株,这引发了人们对其免疫效果的关注。那么,在无法使用最佳毒株的情况下,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如何保障免疫效果呢?

  毒株的关键作用与选择困境

  狂犬病疫苗的毒株相当于“种子”,决定了疫苗的免疫效率和保护力。毒株与自然环境中流行的狂犬病病毒(即街病毒株)的基因同源性越高,疫苗诱导的抗体就越具针对性,能够更有效避免免疫逃脱,提高防控效果。

  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生产使用的毒株包括CTN-1株、aGV株、PV株和PM株。其中,CTN-1株是唯一来源于人类的毒株,1956年从山东狂犬病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出,基因同源性最高(92.4%-97.7%),被认为最适用于中国街毒流行情况。然而,二倍体细胞无法支持CTN-1株的正常生长,只能使用改良的PM毒株。而PM毒株基因同源性最低,仅为86.1%-90.8%,是从法国巴黎一头疯牛身上提取出来的。这一差距让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在毒株选择上的局限性显现。

  与此相比,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灵活性更高,能够支持CTN-1、aGV和PV三种毒株的生产,市场上已有相关疫苗广泛销售,成为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主流选择。

  同源性为何如此重要?

  疫苗与流行毒株的同源性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高同源性的毒株可显著降低免疫逃脱的概率,确保接种者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

  CTN-1毒株作为国内唯一的人源毒株,与国内街病毒株的基因同源性显著高于其他毒株,是狂犬病疫苗研发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二倍体细胞无法支持CTN-1毒株的生长,限制了这一优质毒株的应用。尽管PM毒株经过改良能够在二倍体细胞中实现稳定生产,但其较低的同源性让其在理论保护力上稍显不足。

  未来发展方向:毒株与技术的结合

  为更好地应对狂犬病防控需求,二倍体狂犬病疫苗的发展仍面临挑战。未来,通过技术突破解决细胞基质对毒株的适应性问题,或探索其他细胞培养平台以支持CTN-1等高同源性毒株的应用,将是提升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方向。同时,现有的生产工艺也将进一步优化,确保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方面持续进步。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