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27日,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京举行。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了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主题的分论坛九,来自全国各医学院校200多名师生参加学习。
分论坛九会场
金昌晓致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出席分论坛并致欢迎辞,期待通过论坛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分论坛邀请在医学教育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李海潮教授强调,大学附属医院是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交接点,高效发展毕业后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战略机遇,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迭代升级。
香港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姚啟恒作了“AI在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及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香港大学医学院生成式人工智能计划,香港大学师生共策、教学科技与主动学习法,希望能够推动精准医学教育模式创新。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综合考评部主任李鸣莉教授作“新范式下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挑战与机遇”主题报告,介绍了10年来毕业后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效,并提出以胜任力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跨区域资源共享和合作为特征,强调人文伦理素养培育的全新教育范式。
分论坛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沈宁教授在“数智赋能:重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题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是建设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的结合点与关键内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过开发“学医酷”APP,实现教学管理提质与学生能力精准提升,推动医学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郑敏教授在其报告中首先阐述了数智时代医学教育新挑战与数智胜任力内涵,并从医学师资数智胜任力培训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能力比赛三方面,总结了“育-评-赛”三融合培养模式的成效与展望。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亚洲项目部主任黄岩从医教研三方面介绍了密歇根大学的基本情况,重点展示了密歇根大学独具特色的住院医师准备项目,该项目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不仅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更实现了医学生到住院医师培养的有效衔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孙益红教授在“协同创新:构建医学教育发展新生态”报告中,分析了当今医学教育中的问题和痛点,并强调协同、创新与多元是当今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分享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圆桌研讨环节现场
在圆桌研讨与交流环节,李海潮教授、姚啟恒教授、李鸣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李吉教授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李文凯结合实践经验对数智化推动毕业后教育可持续发展与质量保障进行研讨交流。郑敏教授、黄岩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刘昌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杨莉教授结合实践经验对如何做好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衔接进行研讨交流。
实践案例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李蕾、广东省人民医院叶海燕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华东医院蔡剑飞三位老师分别进行“基于OBE的分层递进式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通过教学查房提高六大核心能力:一项2014-2023年的科学计量学分析”和“结构化问诊工具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风湿病教学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实践案例分享。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曾艺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杨文卓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沈宁教授、教育处处长韩江莉和副处长王妍分别参与了专题报告、围桌讨论等环节主持。
本次分论坛的每一个议题都紧扣当下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激发了思想共鸣。各位专家、嘉宾、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数智赋能已成为重塑毕业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引擎,也将是推动毕业后医学教育前行的强劲动力。
参会人员会场合影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