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们在饮食上青睐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是一种传统的观念和习惯,这样的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欢迎,有些商家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食材颜色上不惜用各种有害物质进行上色。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色素很多都是合成色素。如果商贩大量添加,不知情的人们长期食用后会对肾脏肝脏产生伤害,特别是不知成分的三无产品可能含有大量重金属,会对人体损害更大甚至会致癌。
染色橙子
染过色的橙子,表面看起来特别红艳,仔细观察,可发现表皮皮孔有红色斑点,一些橙表面甚至有红色残留物。
用湿巾擦拭橙子表面,如果湿巾变红,说明橙子可能被染色;没染色的橙子,湿巾擦拭后只能看到淡淡的黄色。 染色严重的橙子,橙蒂也会变成红色;没染色的橙,橙蒂是白绿相间的。染过色的橙子,表面摸起来黏黏的;没染色的橙,摸起来比较自然。
染色黑芝麻
一般情况下,真正天然的黑芝麻呈深灰色,不会黑得发亮,清水浸泡也不会掉色,更不会过滤出"墨水"。不过,陈年黑芝麻被水浸泡过一段时间后,水的颜色会变成紫色或者偏黑色,这属于天然色素,但不会洗出像墨汁一样的水,也不会出现洗了多次仍严重掉色的情况。
此外,黑芝麻的胚芽有一点针尖大小的白色(或黄色),这是鉴别的关键。如果是染色的黑芝麻,没有这一点;可以用指甲掐开一粒黑芝麻,真的黑芝麻,截面是白色的。真的黑芝麻不会掉色,也不会用手抓一把就把手染黑,也不可能浸泡后变成白芝麻。真正黑芝麻浸泡到水里,绝不会呈现黑色,是茶色。
染色馒头
专家介绍,玉米是粗粮,玉米粉制作的食品,外观、手捏感觉均比较粗糙;吃在嘴里,有些糙口。而市场上一些“玉米馒头”手感松软、细腻,吃起来感觉不到玉米的香味,而且颜色黄得不真实。这种“玉米馒头”里,极有可能添加了色素等添加剂,而这种色素多以柠檬黄为主。
鉴别方法:柠檬黄是一种合成色素,我国规定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量极微,超量使用对食用者健康有危害。专家建议,鉴别“玉米面食”是否掺入了色素,可取少量样品加水浸泡,被柠檬黄染色的“玉米面食”滤液呈黄色。
染色黄鱼
有些不法商贩把黄姑鱼染色后冒充黄鱼,这种着色的染料往往是化学染料,例如玉金黄,人食后有损健康。
鉴别方法:用白卫生纸擦鱼身,染色的鱼会在纸上留下明显黄色;而冷冻成块的染色黄姑鱼,冰面有时也会呈现黄色;还可以将鱼浸泡在水中约5分钟,染色的鱼水可能变成啤酒色。
染色蘑菇
荧光漂白剂有强烈的漂白效果。蘑菇浸泡在加有荧光漂白剂的水里,会变白、变亮,加长蘑菇保鲜时间,保持产品色泽。荧光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不容易被分解,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增加致癌风险。为此,建议消费者挑选沾有泥土、比较干燥的蘑菇。蘑菇表面很容易被碰伤,伤口处容易被氧化,变成褐色,所以,褐色的蘑菇,才是蘑菇正常的颜色。
有一个鉴别方法:把蘑菇靠近验钞机,让紫外线照,如发出荧光,就是被荧光物质浸泡的蘑菇。
总之,大家在挑选食材的时候,不要被食材的颜色吸引,要多方面考量食材的品质。健康饮食从戒“色”开始!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