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食结构不健康、过多摄入食盐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会感觉到走路越来越无力,以前走几里地都没有问题,现在走个百八十米就觉得腿酸胀、疼痛。还会觉得腿脚冰凉、在家中睡觉的时候也要穿厚袜子保暖。很多人觉得这是年龄增长后的正常现象,没有重视起来。其实这种酸痛现象往往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据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溃疡甚至坏死等临床症状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它是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这种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而一旦到了中晚期,会因为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痛甚至坏死,相当部分的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什么表现呢?据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是一个慢性过程,按照病变程度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四期。分别为轻微主诉期、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组织坏死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食结构不健康、过多摄入食盐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也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控制基础疾病、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头图为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