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科学奖(简称:诺贝尔奖)是世界级、最重要的科学奖励系统,获奖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在促进人类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01年-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了112次,有224位获奖者。这个一年一度全球瞩目的奖项见证了人类生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数据统计,近10年里,免疫学、细胞研究等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获奖领域。诺贝尔奖得主和相关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科研与合作的重要趋势。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和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爵士“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作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山中教授自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担任所长。近期,日本优衣库公司创始人柳井正先生资助了100亿日元(约5.6亿元人民币),希望研究出能够造福人类的新成果。山中教授(59岁)宣布将在2022年3月底任期届满之际,卸任京大iPS细胞研究所所长一职。他表示:“作为一名基础研究者,我将尽全力为iPS细胞、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格雷格·塞门扎教授
由于“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美国癌症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美国医学家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解说词中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三位获奖者揭示的是氧气如何在细胞之中起作用,人的整个身体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解释包括新陈代谢、免疫、人体对于高原的适应、呼吸等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机理研究,来进一步探讨相关疾病治疗”。
以“打造全球顶尖的生物科技公司”为目标,主板上市公司--南华生物(000504)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开展合作,建立2019年诺奖得主Gregg L. Semenza(格雷格·塞门扎)领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科学顾问、国内973/863课题专家作为专业组合的国际化高端科研矩阵。
经过多重科研积累、提速提质发展,南华生物主持完成了“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课题)合计50余项;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根据《南华生物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显示:公司与多家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医疗单位和国家级干细胞储存机构建立了多层次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有效的业务和产学研合作机制。
南华生物董事、总经理游昌乔表示,南华生物的发展将进行“三升级”:商业模式升级、管理平台升级、生态圈升级;发扬诺贝尔奖的精神,应用诺贝尔奖的成果,以国际化的高端科研矩阵共同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