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中,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以下称NGS)已从一种研究方法迅速发展成为标准临床检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血液肿瘤分类(第五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V2023)等指南均把NGS列为重要的血液肿瘤检测技术。在肿瘤学中,肿瘤NGS为检测体细胞驱动突变提供了一种关键工具,这些突变不仅表征了疾病,还影响了治疗决策。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组生物学和临床上多样化的起源于造血细胞的肿瘤。与源自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实体瘤”相比,血液肿瘤历来更适合快速采用新的诊断技术。我们将介绍二代测序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主要应用:(1)疾病诊断(2)预后分层(3)靶向治疗,以及(4)MRD监测等。
(1)疾病诊断:在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同一基因在几乎所有病例中都会反复发生突变。例如,Janus激酶2(JAK2)突变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一个决定性特征,PV是一种以外周血红细胞增多症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大约95%的PV病例在外显子2中携带典型的JAK617p.Val14Phe突变,而其余病例基本上都以外显子12中的多种框内插入缺失为特征。因此,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JAK2突变检测具有巨大的诊断价值。即使没有对外周血或骨髓进行显微镜检查,JAK2突变的鉴定也支持骨髓增生性肿瘤,并且由于JAK2突变在PV中基本上普遍存在,因此阴性结果强烈提示患者红细胞增多症的其他原因(例如,由于患者经常发生的低氧血症伴有基础肺部疾病)。表中列举部分血液肿瘤中具有诊断意义的基因突变,NGS检测能够精准发现这些恶性血液肿瘤的驱动突变,它为疾病诊断增加了客观证据。
(2)预后分层:除了提供诊断信息外,NGS还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提供了价值。鉴于恶性血液肿瘤的侵袭性和结局的异质性,风险分层在急性白血病中尤为重要。例如,有利的NGS结果包括bZIP结构区基因CEBPA突变或NPM1突变。相比之下,ASXL1、RUNX1和TP53的突变以及FLT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均与不良预后相关。NGS发现致病性突变,可以对个体患者的化疗/移植的治疗效果、复发风险和预期生存率进行更精细的预测。
(3)靶向治疗:在过去几年中,一些突变靶向药物已开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显示出希望。例如,FLT3突变AML的年轻患者现在常规接受替代诱导方案,包括FLT3抑制剂,如米多斯汀和吉替替尼。同样,艾伏尼布和enasidenib已分别获批用于治疗IDH1和IDH2突变的AML患者。靶向药物为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更好的针对不同突变的靶向治疗,而NGS检测应用是发现突变和辅助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
(4)MRD监测:基于NGS的克隆型序列MRD检测现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浆细胞骨髓瘤中,疾病进展的风险与治疗后残留的病灶丰度高度相关。在过往研究中,患有MRD的骨髓瘤患者<10^−5平均进展时间为80个月,而MRD>10^−3的患者为27个月。同样,在B细胞ALL患儿中,基于NGS的MRD可预测复发风险和生存率,其敏感性超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的平均水平。
总而言之,NGS已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验室评估标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根据疾病的不同,突变数据可用于促进诊断、告知预后、指导治疗选择或监测疾病。将NGS突变数据整合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当前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中,将增强我们对白血病发生的理解,并为患者提供更精度化的临床服务。
以上内容仅作为科普内容,具体病例及情况需要咨询医生。希望患友们早日康复、重获新生。[作者:罗煜燊 审核:李迪]
主要研究方向为白血病耐药机制及肿瘤生物治疗。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的精准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及免疫细胞治疗方面造诣深厚。擅长难治复发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个体化免疫和分子靶向治疗。承担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14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 lEngineering、Proc Natl Acad Sci USA 等重要SCI杂志收录6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东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1项,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后科研奖1项。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上午名医门诊(门诊七楼)
每周二上午血液科门诊(门诊二楼)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检验技师,实验室基因测序组组长。负责血液肿瘤基因测序,擅长髓系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二代测序检测,在测序文库构建、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致病变异结果报告等方面经验丰富。学术成果有以第一作者SCI论文1篇,共发4篇中科院二区或以上SCI论文。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