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健康|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中华健康网 > 产经新闻 >

老年性痴呆筛查:氟贝他苯PET的精准诊断价值

时间:2025-10-22 11:07:10   来源:互联网

  在人类对抗认知衰退的战役中,阿尔茨海默病(AD)始终是最顽固的敌人之一。我国现存AD及其他痴呆患者约1700万[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一数字正以每年数百万的速度攀升。然而,传统诊断手段如神经心理测评、结构影像学检查等存在滞后性,往往在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发出警报。如今,一场诊断革命正在发生——氟[18F]贝他苯注射液的问世,让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进入“分子级”精准时代。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隐匿危机:为何早期诊断如此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简单的“老糊涂”,而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正常衰老:钥匙随手一放便找不到、做饭漏放调料、出门迷路甚至分不清昼夜。这些看似琐碎的“丢三落四”,实则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的信号。研究表明,Aβ斑块在症状出现前15-20年便已悄然形成,而早期干预可将病情进展延缓10-15年。遗憾的是,我国近50%的AD患者因误诊错过黄金干预期。

  二、氟[18F]贝他苯PET:穿透迷雾的“分子雷达”

  传统诊断依赖症状判断与结构影像,如同通过模糊的望远镜观察疾病。而氟[18F]贝他苯注射液的出现,让医生得以手持“显微镜”直视病理本质。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Aβ-PET显像剂,其核心价值在于:

  精准定位病理:通过注射特异性示踪剂,在PET/CT或PET/MRI扫描下,直观呈现大脑中Aβ斑块的分布与沉积程度,灵敏度达95.2%,特异性90.6%。

  突破时间壁垒: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5-20年捕捉病理变化,为干预争取宝贵时间。

  无创安全:仅需静脉注射,避免脑脊液检测等有创操作,辐射剂量低且半衰期短(约2小时排出过半)。

  三、从实验室到临床:改变诊疗格局的实践

  在2025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中国团队的研究证实了氟[18F]贝他苯PET的临床价值。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动态监测Aβ沉积变化,揭示了仑卡奈单抗等抗Aβ疗法的短期疗效;上海瑞金医院则发现,治疗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与Aβ清除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不仅验证了PET显像的可靠性,更为靶向治疗提供了生物标志物依据。

  目前,氟[18F]贝他苯注射液已在全国多地落地,从京津冀鲁到江浙沪皖,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将其纳入AD诊疗流程。随着技术普及与成本降低,这一“分子雷达”有望成为老年群体健康筛查的常规工具。正如上海新虹桥医学中心构建的“早筛-诊断-治疗”闭环所示,氟[18F]贝他苯PET正推动AD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

  在记忆被时间侵蚀前,科学已为我们架起防御的桥梁。氟[18F]贝他苯PET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它让“早发现、早干预”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每个家庭触手可及的希望。当科技的光芒穿透认知的迷雾,我们终将见证,阿尔茨海默病不再是不可战胜的“记忆杀手”。

  参考文献

  [1]王刚, 齐金蕾, 刘馨雅, 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4[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03): 219-256.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3.001

(责任编辑:华康)

热点聚焦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