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健康|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中华健康网 > 产经新闻 >

中国首份《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时间:2020-07-13 10:12:36   来源:人民网

  7月11日,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发起并编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布。这是目前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A)领域首份全面展现RA最新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诊治现状,学科资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对学科未来展望的发展报告,旨在为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卫生政策制定与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为提升专科医务工作者临床规范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提供参考、为普及大众对疾病的科学认知与防治提供指导,助力RA管理与防控“全方位”提升。

  据介绍,该发展报告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教授和田新平教授执笔,在对我国近年来最新数据且质量最高的RA相关权威文献进行检索、汇总、归纳,并根据证据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筛选的基础上形成的权威性报告。曾小峰表示,“几十年来我国RA诊疗水平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由于RA主要呈现患病多、病程长、中重度患者多以及并存疾病多的“四多”特征,这些都为RA的防治与改善远期预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仍存在疾病认知度低、诊疗不规范普遍、专业从业人员缺口大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疾病,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不死的癌症”。RA作为一种进展性关节疾病,如果关节炎症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造成关节软骨与骨破坏。RA不仅累及关节,还可累及关节外组织,如类风湿结节、皮肤黏膜病变、浆膜炎、心血管病变、肺部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和血液系统疾病等,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害。

  报告显示,RA的预后与病程、关节破坏情况和启动抗风湿药物治疗的时机密切相关,并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断或延缓关节结构破坏、阻止关节发生畸形与残疾、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从而预防不可逆的残疾的发生。

  田新平认为,目前我国仍存在风湿免疫病专业知识普及程度低的问题。无论是专业医务工作者,还是公众、患者对RA疾病的认知度都非常低,使RA的早期诊治面临着巨大挑战。迄今为止,我国RA的漏诊和误诊现象仍比较普遍,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

  “有些RA患者因为对RA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在诊断时即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有些患者一旦症状缓解就自行停药,导致疾病循环往复,逐渐加重最终导致严重的不良预后。因此,有必要全民普及RA的疾病知识,尤其是加大对患者、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宣传力度,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治疗、快速达标、严密监测和定期随访’,树立早诊早治、规范治疗的理念。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曾小峰说。

  由于RA病情错综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上还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目标为控制疾病症状、减缓疾病进展、阻止骨关节损坏、降低病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报告显示,目前在我国RA常用治疗药物的使用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以托法替布为代表的创新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JAK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仅为0.7%。不仅如此,药物不规范使用问题也较为突出,如药物使用疗程不足或同一种药物长疗程、大剂量等不规范使用问题比较突出,RA的规范治疗有待加强。

  同时,RA的达标治疗也有待贯彻。曾小峰解释说,“达标治疗是目前RA临床治疗的核心策略,其要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在3-6个月内使患者达到病情缓解,并且应密切随访,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示目前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和患者尚未形成RA达标治疗理念,在临床实践中亦未贯彻达标治疗的原则。”

  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仅RA患者约有500万。但田新平指出,由于风湿免疫病学科创建时间短,在学科建设方面也较为滞后,学科设置不全、地区间学科发展不平衡,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该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我国风湿免疫科快速发展的东风,将对推动风湿免疫科学科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指引作用。可以说,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曾小峰希望,能以此政策为契机,并借助发展报告对RA防治现状与主要问题的客观认识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学科发展方略,进一步加速风湿免疫科学科发展和建设,加强风湿免疫科专科培训基地建设,扩充风湿免疫病专科医师队伍。

  在曾小峰看来,患者只有在专业科室的指导下,才能从早诊早治、规范治疗中获益更多,从而实现全人群RA的有效防控,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华康)

热点聚焦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