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军事|汽车|游戏|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如何判断你的中药有没有毒?

时间:2009-07-16 17:33:55 来源:互联网

  反之,有些有毒或大毒的药物,只要适量合理应用,则能化毒为利,疗沉疴、去痼疾而不毒害人体,转化为“无毒”之药。如:乌头有大毒,《本经》列为下品,在使用常量与先下久煎等合理应用条件下,不但不能毒害人体,反而可收散寒、逐湿、止痛之功;巴豆有大毒,《本经》亦列为下品,但在合理应用下,亦可收既不毒害人体,又能消积导滞通肠之效。

  其次,性能相异的有毒药,对人体的毒害程度有别。古本草常以“有大毒”、“有毒(或常毒)”、“有小毒”等词语标明。尽管这种分法与现代药理学相比显得粗糙,但对指导临床用药确有实际意义。《类经·卷十二·论治类·有毒无毒制方有约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注文引王冰语曰:“大毒之性烈,其为伤也多。小毒之性和,其为伤也少。常毒之性,减大毒之性一等、加小毒之性一等,所伤可知也。”一般说,在等量应用等条件下,有大毒的药对人体损害较大,常毒的药对人体损害较小,小毒的药对人体损害更小。

  再次,限于历史条件,古代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多数是通过临床直接观察获得的,对于急性中毒反应容易发现,而对慢性中毒反应则往往认识不足。如黄药子,宋代《开宝本草》首载,云其“苦,平,无毒。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之后,历代本草均相沿袭。

  近代,虽以其治甲状腺肿及某些肿瘤取得一定疗效,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它能引起中毒性肝炎,且多在连服一个月以后出现,这就推翻了古本草所云黄药子无毒的错误认识。因此,对文献上尚无毒性记载而现今发现具有一定毒性的某些药物也应慎用。而有些有明显毒性的药物,如水银、雄黄、朱砂、马钱子等,在有的本草中却云其“无毒”,这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

  此外,中药的有毒成分与总体毒性,又受到药材的品种、产地、炮制、剂型、配伍、煎服法、患者的体质,以及农药或工业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确定药物有毒无毒时,亦当加以重视。

  总之,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告诉我们,中药的治疗效能与“有毒”反应,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于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认为其一概无毒,也不能认为其个个有毒,而是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从有毒化为无毒,发挥治疗作用,是临床所需要的;从无毒转为有毒,不但不能疗疾,反而损害人体,是临床应避免的。医药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促使有毒化为无毒,杜绝无毒转为有毒,从而提高疗效,将中药的“有毒”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创造必要条件、化不利为有利时,既要考虑药物本身的各种因素对其性效的影响,又要考虑用药方法、人体状况等诸因素对药物性效的影响,还要认识到这一切都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临床当随机灵活变通。既不能只见药不见人,惟药所用;又不能以偏概全,不顾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死守陈规。

(责任编辑:羽昕)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