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军事|汽车|游戏|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如何判断你的中药有没有毒?

时间:2009-07-16 17:33:55 来源:互联网

  一般说,使用中药治病,只要用量适宜,未超出人体对它的最大承受量,即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即为“无毒”;若用量已超出人体对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即会对人体产生毒害,出现中毒反应,称为“有毒”。故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就成为药物有毒与无毒的分界线。药量小而不及病,则无济于事;药过于病,则反伤其正而生他疾。

  如苦杏仁有小毒,主要是因其所含的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的作用下能分解出氢氰酸所致。按理论计算,通常每1克生苦杏仁约可产生2.5毫克氢氰酸,而氢氰酸为偏性非常突出的(即剧毒)物质。在极微剂量时,就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显示止咳平喘的治疗作用;稍大剂量时,即对人产生伤害,致死量为0.05克。

  依此可推算出,成人对生苦杏仁的最大耐受量(一次量)是20克(约50个~60个),若超过这个量,又是研末冲服,则有导致中毒的危险。由此可知,对生苦杏仁若用量在10克~20克之间即为“无毒”,而超过20克即为“有毒”。近有报道,某1岁女婴,一次口服20余粒(约10克)生苦杏仁末而致中毒死亡,即因过量服用所致。

  全面认识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对古今医药文献中所说的有毒与无毒,应全面认识。首先应认识到有毒与无毒是针对药物间的不同性效对比而言,它表示了不同药物在常量应用时,其性能的峻缓及对人体的毒害大小。据此,可将药物分为有毒与无毒两大类。

  但是,仅仅认识到此还很不够,这是因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有时是针对某药因用量及使用方法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性效变化而言。许多中药,无论“有毒”或“无毒”,它的治疗效能与毒副作用,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无毒的药物,因过量或不合理应用,即可毒害人体,转化为“有毒”之物。如:甘草无毒,《本经》列为上品,若蜜炙后常量服用,可收补中益气之功;若恃其无毒而大量久服,即可出现毒副反应,使服用者脘腹痞满或水肿。

  人参无毒,《本经》亦列为上品,若常量合理服用,可收补气强壮之效;若恃其大补而滥用久服,亦可毒害人体,轻则出现口鼻出血、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重则导致死亡。正如《景岳全书·卷四十八·木草正》附子条所论:“本草所云某有毒、某无毒,余则甚不然之,而不知无药无毒也,故热者有热毒,寒者有寒毒,若用之不当,凡能病人者无非毒也。”从这个意义上说“药物的偏性”即是“毒”,“毒药”即药物的总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责任编辑:羽昕)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