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军事|汽车|游戏|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 首页 > 老年 > 老人情感 >

"空巢老人"需要情感关爱

时间:2009-10-22 14:11:20 来源:39健康网

  当年陈红一曲《常回家看看》不知赚取了多少老人的眼泪,一句“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更是唱出了所有老人的心声,但对于很多“空巢家庭”的老人说,这么简单的要求都成了奢望。

在我们这个偏远、落后的农业型城市,这样的“空巢老人”自然不在少数。他们每天都想与儿女们拉拉家常。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老人愁的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更多的是情感上的空虚。

  这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这些老人只能把看电视,养宠物等当成自己的乐趣。自己给自己过生日,不自觉地给儿女摆放上碗筷,翻看照片……儿女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一个个离巢拼搏,一天天变老守巢的父母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缓解心中的孤寂和落寞。

  事例一:

  老张是一位退休职工70岁,老张的老伴69岁,老张每个月有1000多的退休工资,在某小区有一套90多平米的楼房。有一儿一女,均已成家。儿子和儿媳都在山东工作,女儿远嫁新疆。由于工作忙,儿子一家3口每年春节回一次家。女儿从出嫁以后,平均两年带着女婿和外孙回一次家。

  老张和老伴每年才能和孩子们在春节时相聚一次,每次最多也就是10来天。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以前老伴身体好的时候,他天天出去下棋,老伴在家了干家务、看电视。可5年前老伴心脏病突发住了一次医院,出院时医生嘱咐:“家属回家多陪陪病人。”孩子们都有工作,出院后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里就只有老张了。从那以后两位老人便常常无奈的说:“这少来夫妻老来伴,真是不假呀。”

  为了给老伴解闷,老张从狗市买回一只刚满月的小狗,从此老两口又像是在抚养一个小孩似的,看着它一天天的长大,教它学本领,并给小狗取名乐乐,每天和乐乐玩也成为老俩口的必修课。可是乐乐怎能代替的了孩子呢?老俩口无时无刻不在盼望能和孩子们天天在一起,他们也想过去山东和儿子一起过,可是儿子说他过几年还要回来临河发展,所以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下一代永远是父母心灵的寄托,而老张家这老俩口忍受着思念的折磨。

  糟糕的是那些没有退休金,家住农村的单身空巢老人们,他们的生活要远远比老张的更像老张这样情况的老人,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老张家还有老俩口相互搀扶继续生活着,更单调,更难熬。

  事例二:

  赵奶奶今年67岁,是农村的一位单身的老人,她的丈夫在她50岁时就病逝了。大儿子在丈夫去世3年后出车祸也去世了,儿媳妇改嫁。因为丈夫生前就一直生病,欠下别人很多钱。二儿子不得以在外出打工时,成了上门女婿,现住河北。

  伤心欲决的赵奶奶不愿再嫁,由于特殊原因也不能和二儿子生活在一起。现在仍独自一人生活。每天要喂猪,喂鸡,下地干活。好在她的身体现在健康,我问她要是种不动地,喂不了猪的时候怎么办?她沉没了一会,边抠手指边对我说:“我就吃点药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不想因为我使孩子们为难。”此时我看到眼泪在她的眼睛里打转转,但坚强的她硬是没有让泪水流出来。

  赵奶奶说:“我的二儿子去年给我买了个手机,现在这手机真好,我想他的时候就给他打个电话,能听听他的声音,就像是和他见了面似的。”
 
  赵奶奶也许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农村单身空巢老人,她在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活。在农村,像她这种独自一人生活的老人在农村也有很多,唯一与她不同的是,其他的老人有孩子,孩子都在外地为了生活打拼着。

  事例三:

  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终生的遗憾

  孙刚(化名)5年前由于工作调动到了北京,现住北京。他们一家到了北京后,把父母也接到了北京。可是两位老人不适应那里的生活习惯,在父母的一再要求下,他和妻子一同把父母送回临河,在临河住他以前的房子。

  冬天到了,小区了的供暖设备可能老化,家里一直不算暖和,孙刚给老人打电话,老人说想在家里生个火炉子取暖,孙刚考虑到是楼房,跟本没有办法生炉子,就托朋友给老人买电暖器,那天是星期三,朋友答应星期天去买。

  可谁也没有料到,悲剧就在这几天里的时间发生了。俩位老人第二天晚上睡觉之前,把一盆烧的差不多碳块放到床底下取暖,结果睡着后一氧化碳中毒,这一觉睡的俩位老人再也没有醒来。发现和通知他的还是邻居。父母这样的离去,给孙刚带来了一生的遗憾。

  不同年龄的人对空巢老人的看法

  60年代出生的人

  冯先生今年45岁了,他是老大,还有2个妹妹一个弟弟,他和大妹妹在临河,其他两个在外地。父母住在自己家的隔壁,去年邻居卖房,他和弟妹们商量,为了以后方便照顾父母专门买的。现在老人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等到有病或者行动不便的时候,作为儿女住的近一些看望起来也比较省事些。

  冯先生说:“虽然我的父母有子女在身边,但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就是空巢老人)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给予关注和重视,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让老人欢度晚年。还有那些农村贫困老人的问题,也应该重点考虑一下。

  70年代出生的人

  吕女士32岁,东北人。她说:“我的父母在老家住,现在身体很好。等到必要的时候就让弟弟来照顾,我住的远就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公婆住在临河,但是人家不愿意和我们住在一起,在行动方便的情况下公婆表示要单独住,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于身在异地不能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子女,一定要注意托人照顾老人,更要加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80年代出生的人


  石女士23岁,家住农村,常年在外地工作。她认为现在的社会,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以后的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而且现在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在二三十年后,都已经步入中年,我们的父母进入老年。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她说:“希望养老保险能够面向农村,这样我们的负担能稍微的减轻一点。政府部门能对农村的老人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中心。”

  相关部门的看法

  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现在这种‘空巢’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随着计划生育的提倡,这种现象以后会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解决的方法是有的,对老人们进行集中管理,比如像有些发达城市那样,把需要照顾的空巢老人都集中到一起,让老人中比较年轻的(60岁左右的)来照顾年老的(80岁左右的),有政府来提供专门的场所。但是就目前临河的发展来看,这个举措只能慢慢实现。

  现在我市的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我们一般都会提醒周围的邻居多帮着照顾照顾。

  国家调查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3年上升到25.8%。而且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比如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都在32%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

  据一项调查表明,城市中有37.3%的老人独自居住,在农村这一比例为32.9%。不少老人表示,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最大的希望是能和子女们经常拉拉家常、吃吃饭。

  空巢老人不可忽视

  老年人是明天的自己。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年。老年问题,如同死亡,很多人不愿去想这些不愉快的事。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寻常事,老病死的痛苦也通常是连带在一起的。社会应当为老人的福利和心理健康付出更多的关怀。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子女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做一些实事。

帮助空巢老人战胜感情空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应对老人的生活、社交、娱乐、保险等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多为他们做些实事,使他们幸福地走远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

(责任编辑:mobei)